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

(一)诊断依据

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

 1.突然昏迷;

 2.大动脉搏动消失;考试大网站整理

 3.没有呼吸动作,心跳即胸、呼吸腹无起落,骤停口鼻无气体出入。诊断

 只要具备这三点即可当机立断,心跳迅速投入抢救,呼吸当然此时患者表现是骤停多方面的。

 (二)诊断要求

 快速、诊断重点检查,心跳诊断条件具备即应当机立断,呼吸不可为了仔细检查、骤停会诊、诊断心电图检查而延误时间,心跳因为临床死亡期很短,呼吸在我国虽然有心跳呼吸停止20分钟,骤停甚至长达105分钟而抢救成功的例子,但都有特殊的情况,切不可因此而延误抢救。

心脏骤停有哪些临床表现?

那么,心跳骤停的判断标准有哪些呢?

1、临床表现:心跳骤停发生很突然,很多患者在发病前两周会出现胸痛、心悸、恐惧等先兆症状。在心脏丧失有效收缩几秒后,患者很快会出现症状,具体表现为丧失意识、全身抽搐、呼吸变浅、动脉搏动消失、心音消失等。心脏骤停的时候,患者全身的皮肤和粘膜会变得苍白,在灯光下容易被忽略。

2、判断标准:当患者突然倒地时,要赶紧呼唤他,如果患者没有任何反应,压迫眼眶无反应,说明已经陷入昏迷状态。要观察患者的胸腹部是否起伏,然后触摸颈动脉和股动脉;如果没有搏动现象,且心前区听不到心跳,可以判断患者心跳骤停。

3、实验室及器械检查:通过心电图检查,能够发现心室颤动、心室停搏等现象,而脑电图显示脑电波低平。心跳骤停会引起意识突然丧失,容易与昏厥、癫痫、大出血等疾病混淆。要立刻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,并将其送往医院就诊。

心跳骤停的判断难度并不大,患者突然丧失意识后,对外界的任何刺激没有反应,且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,心前区听不到心跳,就可以判断为心跳骤停。心跳骤停是非常严重的现象,要立刻进行心肺复苏,使患者恢复心跳。患者恢复心跳后,要立刻送往医院救治。如果心肺复苏不成功,患者很容易死亡。

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如何诊断和治疗?

(1)主要诊断依据:①突然神志丧失或抽搐;②大动脉搏动消失(颈动脉);③心音消失。

(2)次要依据:①叹息样呼吸或呼吸停止、紫绀;②瞳孔散大;③手术时伤口不出血。

(3)辅助检查:心电图可出现三种类型:①心室颤动或扑动:心室颤动波(或扑动波);②心室停搏:心电图呈一条直线或仅有心房波,③心电—机械分离:心电图虽有慢而宽大的QRS波,但不产生有效的心脏机械收缩。

1.主要依据

①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抽搐;

②大动脉搏动消失(一般指颈、股动脉);

③心音消失。

2.次要依据

①叹息样呼吸或呼吸停止、发绀;

②瞳孔散大;

③手术时伤口突然停止出血。

3.辅助检查指心电图特征性表现和脑电图低平。

心肺复苏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应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抢救。内容参照2005美国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(新指南)。

1.开通气道只有保持呼吸道通畅,才能建立呼吸。先清除呼吸道异物,呕吐物、假牙等,并将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,肩部抬高,头向后仰,将下颌推向前上方,保持气道直而通畅。

2.呼吸处理

(1)人工呼吸:常用的人工呼吸有口对口(或口对鼻)人工呼吸法。方法是保持上述体位,术者用一手托起患者颈枕部使头部尽量后仰,另一手捏紧患者鼻孔,深吸一口气,紧贴患者口部做缓慢均匀地呼气,使其胸廓扩张,吹毕即松开鼻孔,让其被动呼气。对于存在脉搏但呼吸停止的无反应患者,应予人工呼吸,而无须胸外按压,人工呼吸频率成人10~12/min,婴儿或儿童12~20/min。吹气和间歇时限为1:2。患者牙紧闭时施行口对鼻呼气。所有人工呼吸均应持续吹气1s,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鼓起,施救者应避免给予多次吹气或吹人气量过大。

(2)维持和改善呼吸:人工呼吸不宜过长,因有可能引起胃扩张使横膈上抬,影响肺活量,并兴奋迷走神经降低复苏效果。故应尽可能迅速做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和及时供氧,最好经气管插管短时间给予纯氧。

3.循环处理

(1)胸前区捶击法:医者用拳底多肉部位,距胸骨中点上方外,做迅速有力地捶击,可重复2~3次。适用于心脏停搏最初的1min内,心肌尚未缺氧时,借助捶击产生的低能量电流使其复跳。此法有一定危险性,不宜作常规使用。若无效即应改胸外按压。

(2)胸外心脏按压:另一掌根交叉往前一手背,术者两臂伸直垂直位于患者胸骨正上方,借助上半身的重量和肩臂膀肌肉力量做有节律平稳地按压,使胸骨下陷3~5cm,突然放松,100/min左右。单人或双人抢救时按压速度100/min,每按压30次连续吹气2次。注意按压部位要正确,用力适度均匀,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相等,且不间断。

心脏按压有效的指征为:

①扪及大动脉搏动,收缩压≥60mmHg(

8.0kPa);

②甲床、口唇、颜面转红;

③扩大了的瞳孔变小;

④出现自主呼吸;

⑤心电图颇波由细变粗。

(3)胸内心脏按压:凡经胸外按压约15min,或患者有胸廓畸形,心脏压塞、室壁瘤、严重二尖瓣狭窄、严重的肺气肿、开放性胸部创伤等,有条件可行胸内心脏按压。

4.药物治疗心脏骤停患者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应尽早开通静脉通道。周围静脉常选用肘前静脉或颈外静脉,中心静脉可选用颈内静脉、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。

应用肾上腺素同时给予直流电复律,从而提高除颤的成功率,适应于各种类型的心脏骤停。复苏时首剂1mg,无效加倍,总剂量为0.2mg/kg,静脉注射或心内注射,必要时第5~10min重复给药。仍存在室速或室颤的患者,常用胺碘酮首次150mg缓慢静脉注射(>10min),如无效,可重复给药总量达500mg,随后10mg/(kg·d)维持静脉滴注。溴苄胺首次5mg/kg静脉注射,5min重复1次,剂量为5~10mg/kg。利多卡因1~1.5mg/kg静脉注射,如无效可每3~5min1次。

5.电除颤及起搏

(1)电复律(即电击除颤):是终止心室颤动最有效的方法。它借助较高能量的电流通过颤动的心脏,使心肌纤维在瞬间同时除极并一致复极,以排除多灶的不协调的无效收缩,重建窦性心律。电复律应在心电图证实后才能施行。但应注意室颤波与房颤波相似,室颤波在某一导联为一条平直线时,在其他导联可能为细颤波或粗颤波,故应注意多导联描记。为争取时间,主张盲目除颤,即未经心电图证实即进行电除颤。但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电极板安放后即可显示心电波形,故不存在盲目除颤或选择心电导联的问题。成人手动双向波除颤能量新指南建议:成人使用双相指数截断波形首次电子能为150~200J,使用直线双向波形除颤则应选择120J。而第二次电击应选择相同或更高的能量。如果施救者对除颤器不熟悉,推荐使用200J。如证实为细颤波,可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,待转为粗颤波时,再行电击。如果是低血钾、洋地黄中毒所致室颤,则不宜电击。

(2)人工心脏起搏:它是通过起搏器发放电刺激脉冲使心脏舒缩。仅用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、交界性心律和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。心肌电-机分离通常无效,因为它是严重心功能衰竭的自然结局。紧急时常采用经皮穿刺心脏内电极度起搏,其后可经静脉心内膜电击起搏。